教研是推动幼儿园课程改革、保教质量提升的重要抓手。2018年,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》出台,意见指出,完善学前教育教研体系。2022年,教育部出台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,确立了教研质量是保教质量评估考查要点之一。2023年,康巴什区成功申报成为教育部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。在此背景下,康巴什区全面抓实学前教育教研工作,为保教质量提升实验区建设和教师专业成长打下坚实基础。
完善体系 织密教研网络
康巴什区教体局加强教研的顶层设计,先后出台《关于加强和改进园本教研工作实施意见(试行)》《关于聘任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兼职教研员的通知》,构建区域教研体系,提升区域教研质量。解决保教实践中的真问题,回归教育现场做教研。
目前,区域内构建了自下而上班级微教研、年级组教研、园级教研、区级大教研、市级以上联动研修五级教研网络,此外从每个幼儿园遴选业务出众的教师组成专兼职教研员队伍。区域大教研由区教体局统筹实施,下设园长、后备园长、名师骨干、班主任、男幼儿教师等六大工作室,根据不同的研修内容开展项目式研修,六位一体,齐头并进。各类工作室研修一年一主题,一月一研修,每年开展集中研修近50场,积累了丰富的研修成果和成熟案例。
抓住核心 重塑教育理念
有什么样的理念,就有什么样的办园行为。康巴什区在教育部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》(试行)《3—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》《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》指导下,抓住儿童为本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核心理念,各级各类教研从重塑儿童观、教育观、课程观入手,走进班级现场,进行观察解读和案例再现、反思讨论,树立有能力的儿童形象,统一思想认识,为学前教育改革和教研扫清认知障碍。
创新视导 凸显教研支持
康巴什区全力进行教育管理和督导改革,创新视导机制,凸显教研支持,由以往的检查、要求,变为通过教研指导来服务和支持幼儿园的发展。各幼儿园提供需求导向的教研提报单,教研员根据幼儿园的实际需求,进行有针对性地入园跟班,开展专题微讲座,直面教育现场,启发教师反思,在对话中找到解决保教真问题的切入口。据悉,教研员对区域内22所幼儿园入园跟班和教研指导全覆盖,全年跟班反馈、针对性教研微讲座均达到40余场,全面支持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提升。
问题导向 回归教育现场
注重教研的减负提质,各类教研开始前,通过问卷、谈话、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,了解保教现场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,基于现场、回到现场,解决教育现场的真问题。区域内教研员入园跟班、幼儿园行政人员进班观察成为常态,部分幼儿园把行政人员直接带班制度化,参与、组织班级微教研,和一线教师共情,从管理和业务上全面支持真教研。区域内各工作室研修均把进班观察、案例解读作为研修环节,从教育现场、具体案例中找问题、寻策略。
丰富形式 强化过程体验
教研作为幼儿园教师一项常态化的活动,除了聚焦保教中的真问题,教研的形式要尽可能丰富和创新,让教师在教研的过程中深度参与和体验。目前,区域内幼儿园把常规教研、专题教研、课题研究结合起来,把正式、非正式教研统筹实施,广泛开展案例式、体验式、行走式等教研,教研成为教师思维和行为模式,打通教研的时间和空间,时时、处处做教研,只要当下有困惑、有反思、有想法、有建议,就可以灵活开展小而美的教研。
注重反思 实践反复修正
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教研活动,因为教研就是深度思考的头脑风暴。康巴什区域教研、园本教研注重教师在教研中的反思,注重问题的内在归因,从自身为突破口,主动寻求突破。教师把教研中形成的观点、策略,积极运用到教育实践中,检验教研成果的科学性。教研成果和教育实践的不断验证和修复,让二者相得益彰、螺旋上升。如一日活动结束后,班级教师一起开展微教研,围绕一日活动每个环节,反思环境材料的适宜性、师幼互动的合理性、教师分工的科学性等,根据反思到的不足,调整改善第二天的生成性一日计划,提升了保教活动的适宜性。
形成文化 凝聚价值共识
在区域和幼儿园各类教研中,教研文化成为教研质量的风向标。目前,各级教研非常注重营造尊重、平等、对话、协商的教研文化。每一个教研参与者都是平等的个体,大家畅所欲言,就某个案例、话题自由讨论、互相启发,相信与质疑、反思与修正、对话与协商成为常态,实现了教研合作共赢、凝聚共识的效果。
正是教研强有力的支撑,区域幼儿园保教质量整体高位抬升、实现质的飞跃。2023年,康巴什区成功申报成为教育部首批、内蒙古唯一的国家级保育教育质量提升实验区,这是国家、社会对康巴什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高度认可。下一步,康巴什区将围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,办家门口的优质幼儿园,把区域教研和园本教研提档升级,让教研成为解决保教实践中的真问题、教师专业成长最有力的抓手,真正实现幼有优育,助推区域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。
来源:鄂尔多斯教育体育之窗微信公众号
编辑:张文
审核:李英
终审:高锦隆